2005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
第一階段調查
調查撮要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鍾庭耀及彭嘉麗聯合撰寫
2005年4月
|
樣本資料
|
訪 問 日 期 : |
2005年4月6至16日 |
訪
問 對 象 : |
9歲或以上操粵語香港居民 |
調
查 方 法 : |
電話訪問 |
抽
樣 方 法 : |
從住宅電話簿中隨機抽出部份號碼,再用電腦配套另一
部分。當成功接觸目標住戶後,再用出生日期抽取其中 一名被訪者接受訪問。 |
樣
本 數 目 : |
2,079個成功個案,兩個次樣本數目分別為1,044個及1,035個。 |
整
體 回 應 比 率 : |
65.2% |
抽
樣 誤 差 : |
少於1.6% |
|
|
*樣本數據乃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所載之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以「加權」統計方法作出調整。本調查撮要一切內容乃個別學者的研究結果,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香港大學的民意研究計劃由鍾庭耀負責。 |
前 言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成立於1991年6月,初時隸屬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的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0年5五月轉往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2002年1月再轉回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管轄。民意研究計劃的使命在於為學術界、新聞界、決策人員及社會人士提供有用的民意數據,服務社會。民意研究計劃成立以來,一直進行各項有關社會及政治問題的民意研究,並為不同機構提供研究服務,條件是民意研究計劃的研究組可獨立設計及進行研究,並把研究結果向外界公佈。
「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乃香港電台、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及亞洲電視有限公司於1998年首次達成共識,並委託本研究計劃進行一系列有關本地製作電視節目質素的意見調查,目的是探討香港觀眾對本地製作的電視節目的欣賞程度,以改進香港電視界的整體節目質素,並希望把「欣賞指數」發展成「收視率」以外的另一個重要專業指標。於1999年,有線電視節目更正式納入調查範圍內。同時,有線電視亦派出代表參與「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顧問團」,令整項調查更具代表性。本年度已是4個電視台第8次(有線電視第7次)達成共識委託本研究計劃進行全年的「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
是次乃2005年的第一次調查,節目範圍包括於2005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間於無線電視翡翠台、亞洲電視本港台及有線電視各頻道播放的本地製作節目。調查於2005年4月6至16日期間進行,透過電話成功訪問了2,079名9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整體回應比率為65.2%,各個百分比的抽樣誤差則少於1.6%。
調查設計
本年度的「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共分4個階段進行,調查期數為1月至3月、4月至6月、7月至9月及10月至12月。調查是以電話訪問形式進行,訪問對象為9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
一如以往,有關方面除了委託本民意研究組負責所有調查工作、數據分析及撰寫報告外,並同時成立一個由電視台、學術界及廣告界人士組成的「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顧問團」,負責釐定問卷內容、調查方法和節目範圍,以確保調查在公平及具公信力的調查準則下進行。
由於資源有限,所有重播、配音、體育、外地製作本地包裝及帶宣傳性質的節目基本上不包括在內。不過,為了增加調查節目的品種,經電視節目顧問團的商討並通過,在本年度各個階段的調查中,4個電視台可各自提名1個(共4個)未能納入上述範圍的節目進入調查名單,條件是本地製作的節目,不限長度及播放次數。另外,在二零零四年第二季度的顧問團會議中決定,由第三季度開始,如經常性節目的調查名單總數多於96個,各電視台的節目刪減名額將按該台節目數量的比例計算--即製作越多,刪減名額越高,以取代過去劃一的删減方法。第一階段調查的節目名單所包括的本地經常節目總數為95個;當中無線電視佔30個、有線電視佔26個、香港電台佔21個及亞洲電視佔18個,另外加入港台提名的「氣象萬千」、無線提名的「大長今短說」與及亞視提名的「回首2004
– 全球風雲」。故此,最後調查名單合共98個節目,當中無線電視佔31個、有線電視佔26個、香港電台佔22個及亞洲電視佔19個。
調查結果
第一階段的「2005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結果顯示,被評分的98個電視節目所獲得的總平均欣賞指數為69.31分,平均認知率為27.3%。當中,欣賞指數排名最高的20個節目順序為:
一.
|
新聞透視 (無線 / 時事及公共事務)
|
二.
|
回首2004 –全球風雲
(亞視 / 時事及公共事務)
|
三.
|
星期日檔案 (無線 /
時事及公共事務)
|
四.
|
大長今短說 (無線 /
資訊)
|
五.
|
鏗鏘集 (港台 / 時事及公共事務)
|
六.
|
新聞/財經/天氣報告 (無線
/ 時事及公共事務)
|
七.
|
有線新聞 (有線 / 時事及公共事務)
|
八.
|
愛之無盡大地 (港台 /
資訊)
|
九.
|
昨日之後 (港台 / 資訊)
|
十.
|
警訊 (港台 / 資訊)
|
十一.
|
春風伴我行 - 家校篇
(港台 / 資訊)
|
十二.
|
時事追擊 (亞視 / 時事及公共事務)
|
十三.
|
頭條新聞 (港台 / 資訊)
|
十四.
|
氣象萬千 (港台 / 資訊)
|
十五.
|
能量之城 (港台 / 資訊)
|
十六.
|
全港中學校際問答比賽 (港台
/ 資訊)
|
十七.
|
甜孫爺爺 (無線 / 娛樂)
|
十八.
|
廠出驕陽II (港台
/ 資訊)
|
十九.
|
新增點 (有線 / 資訊)
|
二十.
|
百萬富翁 (亞視 / 娛樂)
|
當中由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佔10個、無線製作的節目佔5個、亞洲電視製作的電視節目佔3個,而2個則為有線電視製作。至於節目類型方面,「時事及公共事務」節目佔7個,「資訊」節目佔11個,而「娛樂」節目則佔2個。
是次被評的98個節目當中,「時事及公共事務」節目佔21個,「資訊」節目佔45個,而「娛樂」節目共32個。結果顯示,「時事及公共事務」節目的整體表現最佳,其總平均欣賞指數高達72.16分,其次的是「資訊」節目,其總平均欣賞指數為69.48分,而「娛樂」節目所得的總平均欣賞指數則為67.18分,成績稍遜。
各電視台所得的整體欣賞指數方面,香港電台以72.48分繼續居首位,亞洲電視以70.02分排行第二,無綫電視及有線電視的成績則非常接近:兩台的平均欣賞指數分別為67.86分及67.83分。而本階段4台各自比較下得分最高的節目分別是港台的「鏗鏘集」、亞視的「回首2004
–全球風雲」、無綫的「新聞透視」與及有線的「有線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