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2007 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
全年綜合結果
調查撮要
鍾庭耀、彭嘉麗及唐旭華聯合撰寫
二零零八年二月
|
樣本資料 |
訪 問 日 期 : |
第一階段: 2007 年 4 月 11 至 25 日
第二階段: 2007 年7 月 5 至 16 日
第三階段: 2007 年 10 月2 至 15日
第四階段: 2008 年 1 月2 至 14日
|
訪
問 對 象 : |
九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 |
調
查 方 法 : |
由訪問員直接進行電話訪問 |
抽
樣 方 法 : |
從住宅電話簿中隨機抽出部分號碼,再用電腦配套另一
部分。當成功接觸目標住戶後,再用出生日期抽取其中一名被訪者接受訪問。 |
樣
本 數 目 : |
第一階段: 2,141 個成功個案
第二階段: 2,168 個成功個案
第三階段: 2,191 個成功個案
第四階段: 2,135 個成功個案 |
整
體 回 應 比 率 : |
67.39% |
抽
樣 誤 差 : |
少於1.5% |
|
|
* 第一及第二階段樣本數據乃根據政府統計處提供之二零零六年終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統計方法作出調整。為緊貼人口走勢,第三及第四階段樣本數據則按照二零零七年中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報告中所有數據皆以加權樣本為準,被訪者背景資料已詳列於附錄二。 |
|
本報告內容是由港大民研計劃獨立設計及進行,一切內容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
港大民研計劃所有研究工作由民研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負責。 |
|
前言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成立於一九九一年六月,初時隸屬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的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二零零零年五月轉往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二零零二年一月再轉回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管轄。民意研究計劃的使命在於為學術界、新聞界、決策人員及社會人士提供有用的民意數據,服務社會。民意研究計劃成立以來,一直進行各項有關社會及政治問題的民意研究,並為不同機構提供研究服務,條件是民意研究計劃的研究組可獨立設計及進行研究,並把研究結果向外界公佈。
「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乃香港電台、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及亞洲電視有限公司於一九九八年首次達成共識,並委託研究組進行一系列有關本地製作電視節目質素的意見調查,目的是探討香港觀眾對本地製作的電視節目的欣賞程度,以改進香港電視界的整體節目質素,並希望把「欣賞指數」發展成「收視率」以外的另一個重要專業指標。於一九九九年,有線電視節目更正式納入調本範圍內,同時,有線電視亦派出代表參與「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顧問團」,令整項調查更具代表性。今年,四台再次達成共識,委託本研究組在全年分四次進行同類調查。
二零零七年度四個階段的「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分別於二零零七年四月、七月、十月及二零零八年一月期間透過電話進行訪問。全年調查的累積被訪人數達8,635名,回應比率則介乎六成六與六成九之間,涉及本地製作的電視節目合共225個。
調查設計
「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的調查期數為一月至三月、四月至六月、七月至九月及十月至十二月。調查是以電話訪問形式進行,訪問對象為九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
一如以往,有關方面除了委託本民意研究組負責所有調查工作、數據分析及撰寫報告外,並同時成立一個由電視台、學術界及廣告界人士組成的「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顧問團」,負責釐定問卷內容、調查方法和節目範圍,以確保調查在公平及具公信力的調查準則下進行。
由於資源有限,所有重播、配音、體育、外地製作本地包裝及帶宣傳性質的節目仍暫時未能包括在內;及至二零零二年,為了增加調查節目的品種,四個電視台可各自提名一個(共四個)未能納入上述範圍的節目進入調查名單,條件是本地製作的節目,不限長度及播放次數。為確保調查公平起見,每個階段的節目名單皆由「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顧問團」各成員於調查進行前商議及確認。
及至二零零七年十一月,為區分大眾和小眾節目,電視節目顧問團決定,自零七年第一季度開始,包括全年總結,所有在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中,認知率不足5%之電視節目,所得欣賞指數會分表列出和分開描述。
調查結果
綜合「2007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全年四個階段的調查結果,225個本地製作的電視節目所得的總平均欣賞指數為69.38分,而平均認知率則為26.7%(見表一及表二)。以認知率5%或以上的電視節目計,全年度欣賞指數排名最高的20個節目如下:
一. |
向世界出發 (無綫 / 娛樂) |
二. |
南京說–大屠殺七十年 (港台 / 資訊) |
三. |
最緊要正字 (無綫 / 資訊) |
四. |
溏心風暴 (無綫 / 娛樂) |
五. |
星期二/日檔案(無綫/ 時事及公共事務) |
六. |
新聞透視 (無綫 / 時事及公共事務) |
七. |
海底漫遊 (港台 / 資訊) |
八. |
傑出華人系列 (港台 / 資訊) |
九. |
鏗鏘集 (港台 / 時事及公共事務) |
十. |
有線新聞 (有線 / 時事及公共事務) |
十一. |
最緊要健康 (無綫 / 資訊) |
十二. |
廉政行動2007 (無綫 / 娛樂) |
十三. |
天下父母經 (港台 / 資訊) |
十四. |
光影流情 (無綫 / 娛樂) |
十五. |
新聞/財經/天氣報告 (無綫 / 時事及公共事務) |
十六. |
有線財經 (有線 / 時事及公共事務) |
十七. |
父母學堂 (港台 / 資訊) |
十八. |
香港故事 (港台 / 資訊) |
十九. |
警訊(港台 / 資訊) |
二十. |
一家人(港台 / 娛樂) |
以上20個節目當中,無?電視及香港電台製作的節目分別佔9個,有線電視製作的節目則佔2個,而亞洲電視則沒有節目上榜。至於節目類型方面,20個節目中「資訊」節目佔9個,「時事及公共事務」節目佔6個,而「娛樂」節目則佔5個。
此外,於所有被評分電視節目中,包括認知率低於5%之節目,全年欣賞指數首二十位的節目還包括「2007 香港兒童競選大賽(有線)」及「智叔心靈檔案(有線)」,其欣賞指數分別為78.19及76.77分。
在全年225個被評分的節目當中,「時事及公共事務」節目佔42個,「資訊」節目佔76個,而「娛樂」節目則佔107個。不過,跟去年一樣,「時事及公共事務」節目的數量雖然較少,但整體表現則較佳,全年42個節目的平均欣賞指數達71.62分。其次,76個「資訊」節目所得的平均欣賞指數亦有70.57分,表現不俗。至於「娛樂」節目的平均欣賞指數則有67.65分,相對落後。三個類別中欣賞指數最高的節目分別是無?的「星期二/日檔案」、港台的「南京說–大屠殺七十年」及無?的「向世界出發」。
就個別電視台而言,在225個節目當中,無?共製作了79個,有線52個,亞視50個,而香港電台則有44個。香港電台在四台之中取得全年最高的平均欣賞指數,達72.31分。其次的為有線電視,其全年電視製作所得的平均欣賞指數為69.44分。而無?電視所得的全年平均欣賞指數為69.01分,排行第三。至於排行第四的亞洲電視,其全年電視製作所得的平均欣賞指數為67.32分。而四台各自比較下得分最高的電視節目分別是港台的「南京說–大屠殺七十年」、無?的「向世界出發」、亞視的「解密百年香港」及有線的「2007 香港兒童競選大賽」。 |